logo with color

新闻

课题组成员刘欣、诸慧参加中国水产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


2018-11-20

2018年11月14日-16日,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在陕西西安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水产学会主办,以“生态渔业 产业融合”为主题,旨在为加强全国水产相关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交流,促进水产养殖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应用、积极发展生态循环渔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等2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60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课题组助理研究员刘欣和硕士研究生诸慧前往参会学习。

15日上午为大会主题报告。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桂建芳院士讲述了三代人推进异育银鲫遗传育种的成功故事;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张元兴教授就海洋病原微生物研究及其疫苗开发进行报告,为我国海洋生物专用疫苗的研发、上市探索出一条可行道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生的胡强研究员展望了微藻在未来作为渔业饲料、净化渔业水质方面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的徐皓研究员指明目前水产养殖控制排放的重点领域为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提出循环水养殖技术和标准化渔船技术将是未来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撑,并参考国外渔业节能减排发展状况,为我国渔业生态化发展目标提出建议。

15日下午至16日为大会分会场报告,分会场报告内容涉及渔业饲料、物种毒性机理、环境影响、生态融合等诸多主题。来自各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师生就自己的研究方向、困惑疑难等展开详细报告,并与参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

扬州市水产学会的李荣福研究员进行了题为《现代生态渔业基本理论研究》的报告。从“活水”理论出发,分析了流动的循环水在水产养殖系统中所起的冲刷、扩散、运送、净化、增容和增效作用。提出以“活水”为核心,应将池塘的养殖、饲料生产、污水净化作用三者合一,调控养殖水质、实现增产增效的科学方法;

上海海洋大学的吴晓峰进行了题为《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种群结构与繁殖特征研究》的报告。利用拖网捕鱼的方法、连续四个季度对长江口北岸中华绒螯蟹的种群特征和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增殖放流和汛期的变化会对中华绒螯蟹种群数量产生显著影响,出现在12月下旬的产卵高峰期也会对种群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的谢奎进行了题为《江苏省水产养殖池塘空间集聚格局研究》的报告。采用目视解译方法、基于高分一号遥感影像提取了江苏省63个市(县)的水产养殖池塘空间分布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包含6个景观指数的聚集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与空间自相关统计分析结合。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市之间聚集度水平差异显著,全局呈空间聚集模式。研究为江苏省池塘养殖的前期规划、后期管理提供了参考。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将会对我国未来渔业的质量化、专业化、生态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